|
Q&A|制药工艺验证类(54题),适用于研发(含注册)、质量和生产等人员!!Q&A
Q54//超出警戒线需要引起关注,这个关注是否需要记录?比如,在压片过程中,某次的硬度低于警戒值 ,但在合格范围内,生产人员也关注了,需要在批生产记录中备注一下吗? 答:超警戒限和行动限都应该记录,不同的是行动限超了需要走偏差程序。超警戒限则是备注一下,连续超的时候可能需要处理。 Q53//某无菌制剂生产线单一品种,之前做过该规格的三批培养基模拟灌装(7000),批量增大(略超过10000),但灌装时限等仍在之前做的范围内,是否需要重新做三批培养基? 答:5000和10000是两个坎,超过这两个范围的,标准都不一样,所以不能用7000的代表10000的量,略多一个都不行。 Q52//车间要做模拟验证,因为考虑到生产线人员会有离职和请假的情况,我们在验证中增加了替补人员,想请问一下替补人员是应参加三批,还是只参加一批就可以了? 答:参加一次即可,但前提是要完成各种培训,包括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培训,更衣验证,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培训。具体可以参考一下PDA技术报告22中关于人员的部分,里面有详细描述。 Q51//对于原料药工艺交接(科研与车间),应以交接工艺三批为准,部分参数(干燥时间)等的变更如何? 答:这个问题属于技术转移的问题,没注册申报前可以变更,即使是中放到放大pvb批次,这个不需要体现,在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中总结,报国内的连总结都不需要,如果报国外dmf一般要总结下中放和扩大批次的变化,最终以扩大三批验证的工艺为准,还要看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怎么规定,这个过程是否需要执行公司内部的变更程序 。 Q50//在洁净车间内的固体包装次级包材的暂存间,是否有必要监控温湿度?目前监测和监控是一套系统吗? 答:1. 温湿度肯定是要控制的,具体控制要求按照你的外包材性质确定。2.是否需要监控,应该看温度是否特殊,如果和洁净区其它房间温湿度要求都一致,就可以整体监控,选择几个房间代表性监控就可以了。3.监控=监测+控制,具体怎么分配,那要看自控系统的设计,一般来说,BMS(楼宇监控系统,也有单位叫空调自控系统)主要做控制(即便参与监测,也是因控制需求,采信号),EMS(环境监测系统)主要做环境监测,包括压差、温湿度等。EMS的监测点位要比BMS的监测点位多。 Q49//原料药的混合验证,假如规定混合40分钟,还要20,30,40分钟各做一次均匀性吗? 答:按照工艺规程要求,做3批40分钟就可以,工艺验证是对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,所以验证40分钟一个时间就行。大多数的参数,在QBD阶段做范围,在验证阶段只要在范围内即可。但像干燥时间和混合时间,QBD阶段,很难模拟,需要在试产或者验证阶段进行。多参数相互影响的工艺模型,可采用矩阵法,找到最差条件,也可使用DOE的方法,尽量在 小试中试的过程中找到最差条件,工艺验证时,如果最差条件在日常操作范围内,应以此条件进行工艺验证,如果最差条件不在正常工艺范围内,则选择常用设定点进行工艺验证即可,选择何种模式,视前期的研究数据而定,不能很简单的说用哪种更好,总得原则是前期数据越充分,后续就越简单,单参数变量的工艺,用极限法如果你们的混合过程只有时间是变量,则用极限法,做最大和最小时间即可。 Q48//如冻干车间有两套配液系统(分别为50升和200升,使用不同缓冲罐),共用同一灌装线,无菌工艺验证如果同时做两套配液系统,使用不同缓冲罐,无菌模拟灌装需要分开做吗? 答:看配液罐是否是无菌配制,不是的话,不用担心这个罐子的问题,一般配制过程如果不是无菌的,那么无菌工艺的起始点会定义到过滤器那里,过滤器之前的都不是对无菌直接相关的,是可以适当调整的,不需要在模拟灌装的时候考察无菌工艺以外的部分。 Q47//我们公司新增加一家模瓶供应商,我们需要进行验证,请问下验证量如何确定呢。(我们以前是按照每批1000瓶,共进行3批) 答:相容性实验按照对应的要求做即可,设备PQ建议多多益善,至少半小时的设备产量,少了看不出影响。 Q46//我们是原料药生产车间,车间在2014年五月获得了GMP证书,当时认证了六个无菌产品,两个非无菌产品,明年GMP认证就要到期了,但是车间这几个品种一直没生产,对于长时间不生产的品种,我们一直没有做工艺验证,明年认证到期,我们需要做工艺验证码? 答:首先五年内未曾生产是否已在药监局报备,其次是贵公司验证管理规程再验证期限是几年,通常三~五年,再则原料药认证是以产品进行认证,动态。质量管理体系如何有效维护,如年度质量回顾,稳定性考察等,如此建议与当地药监部门沟通,如何完善相差资料为妥。 |